清明節的習俗和起源典故故事
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,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,也是人們親近自然、踏青游玩、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。既然這樣,那你知道清明節的習俗嗎?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清明節的習俗和起源典故故事,供大家參考。
清明節的習俗
蕩秋千:
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。秋千,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。它的歷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為了避忌諱,改之為秋千。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,再拴上彩帶做成。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,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,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。
蹴鞠:
鞠是一種皮球,球皮用皮革做成,球內用毛塞緊。蹴鞠,就是用足去踢球。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。相傳是黃帝發明的,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。打馬球,也是端午之戲之一。馬球,是騎在馬上,持棍打球,古稱擊鞠。三國曹植《名都篇》中有“連翩擊鞠壤”之句。唐代長安,有寬大的球場,玄宗、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。章懷太子墓中《馬球圖》,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:畫上,二十多匹駿馬飛馳,馬尾扎結起來,打球者頭戴幞巾,足登長靴,手持球杖逐球相擊?!段鼋蛑尽酚涍|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,于端午、重九擊球?!督鹗贰ざY志》也記金人于端午擊球。宋代有“打球樂”舞隊。至明代,馬球仍流行。
《續文獻通考·樂考》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、射柳。明《宣宗行樂圖》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。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:“玉勒千金馬,雕文七寶球。鞚飛驚電掣,伏奮覺星流。炎頁過成三捷,歡傳第一籌。慶云隨逸足,繚繞殿東頭?!北本┌自朴^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。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,直至清中葉之后,馬球才消失了。1965年開始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,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后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。
踏青:
又叫春游。古時叫探春、尋春等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,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。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。
植樹:
清明前后,春陽照臨,春雨飛灑,種植樹苗成活率高,成長快。因此,自古以來,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。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“植樹節”。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。
清明節植樹的習俗,發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。關于清明戴柳插柳,有三種傳說。最古老的傳說,是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耕作的祖師—神農氏,后來由此發展出祈求長壽的意蘊。再晚點的傳說與介子推有關。據說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時,發現介子推死前曾經靠過的老柳樹死而復活,便賜老柳樹為“清明柳”。更晚點的傳說是唐太宗給大臣柳圈,以示賜福驅疫。
放風箏:
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。每逢清明時節,人們不僅白天放,夜間也放。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,像閃爍的明星,被稱為“神燈”。過去,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,便剪斷牽線,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,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,給自己帶來好運。
掃墓:
清明掃墓,謂之對祖先的“思時之敬”。其習俗由來已久。明《帝京景物略》載:“三月清明日,男女掃墓,擔提尊榼,轎馬后掛楮錠,粲粲然滿道也。拜者、酹者、哭者、為墓除草添土者,焚楮錠次,以紙錢置墳頭。望中無紙錢,則孤墳矣??蘖T,不歸也,趨芳樹,擇園圃,列坐盡醉?!逼鋵?,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,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,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后的事。到唐朝才開始盛行。并相傳至今。
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,但由于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,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?!盁ぁ笔羌赖熳嫦鹊闹饕问?。所謂“包袱”,亦作“包裹”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“陰間”的郵包。過去,南紙店有賣所謂“包袱皮”,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。有兩種形式:一種是用木刻版,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《往生咒》,中間印一蓮座牌位,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,如:“已故張府君諱云山老大人”字樣,既是郵包又是牌位。另一種是素包袱皮,不印任何圖案,中間只貼一藍簽,寫上亡人名諱即可。亦做主牌用。關于包袱里的冥錢,種類很多。
插柳:
清明節,中國民間有插柳習俗。專家介紹說,清明插柳習俗,其來源普遍存在三種說法。
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,據說,插柳的風俗,是為了紀念“教民稼穡”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。有的地方,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,以預報天氣,古諺有“柳條青,雨蒙蒙;柳條干,晴了天”的說法。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,俗話說:“有心栽花花不發,無心插柳柳成蔭?!绷鴹l插土就活,插到哪里,活到哪里,年年插柳,處處成蔭。
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:中國人將清明、七月半、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節。清明節正是百鬼出沒頻頻、索討多多的時節。受佛教的影響,觀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眾生,許多人便認為柳條有驅鬼辟邪的作用,把柳枝稱為“鬼怖木”。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》中寫道:“取楊柳枝著戶上,百鬼不入家?!鼻迕骷热皇枪砉?,值此柳條發芽時節,人們便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。
另外一種說法是,此俗是為了紀念介子推。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于大柳樹下,讓晉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。第二年,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,發現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。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“清明柳”,并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,以示懷念之情。從此以后,群臣百姓紛紛效仿,遂相沿成風。清明插柳戴柳成為紀念介子推的一種象征。
射柳:
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。據明朝人的記載,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,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,彎弓射中葫蘆,鴿子飛出,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。
斗雞:
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,斗雞由清明開始,斗到夏至為止。中國最早的斗雞記錄,見于《左傳》。到了唐代,斗雞成風,不僅是民間斗雞,連皇上也參加斗雞。如唐玄宗最喜斗雞。
蠶花會:
“蠶花會”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,過去清明節期間,梧桐、烏鎮、崇福、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。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最為精彩隆重。馬鳴廟位于洲泉鎮西,在當地有“廟中”之稱,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,活動頻繁,有迎蠶神、搖快船、鬧臺閣、拜香凳、打拳、龍燈、翹高竿、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。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,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,極具水鄉特色。
清明節的文化習俗
農耕社會以后,人們發現日、月、年構成了歷法的三要素。2000多年前甚至更早,我們的祖先就已形成了24節氣。24節氣綜合了天文學和氣象學等方面的知識,編排了“春雨驚春清谷天,夏滿芒夏暑相連。秋處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”的農事歌謠。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謠的第五位。也是農歷歷法中的第五個節氣。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、時令順序的標志。
每年的4月上旬前后,正是春光明媚、草木吐綠的時節。此時,天氣轉暖,大地回春,萬物復蘇,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。也是人們蠢蠢欲動的時令,人們窩居了一個漫長的冬季,此時正是適于到戶外進行春游(古代叫踏青)的好時候。人們出外踏青,親近自然,享受春陽的沐浴,感受人生美好的生活。所以古人早就有“清明踏青”的習俗,開展一系列戶外活動,如踏青、郊游、戴柳、插柳,射柳、蕩秋千、蹴鞠、打馬球、拔河、植樹、放風箏等。
清明,作為天地運化的氣節,又包含著濃郁的傳統文化中“知恩圖報”的人文精神。清明節,是一年中的良辰美景,也是一年的開始,象征著生機和希望。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,不是孤立的,也不是唯我獨尊的。我們每個人,都受惠于“天、地、君(國)、親、師”的恩情和化育。所謂“天有覆蓋之恩,地有承運之恩,君(國家)有水土之恩,父母有養育之恩,師長有教化之恩”,我們的身體受之于父母,我們的靈魂,我們的思想,我們的財富、我們的康泰、我們的家庭、我們的子女、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美好的生活......無不蒙受著天地、國家、祖先、雙親和師長們的化育、遺德、福蔭和代代血脈傳承的恩情。因為有了“五恩”的恩愛延續,才擁有現在的一切?!爸魍秷蟆笔侨烁裰凶罨镜慕M成因素。在這一年中最美麗的春季時令,對他們的感恩和緬懷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人性彰顯。于是中國的孝親精神就在清明節前后體現得格外突出。所謂“誰言春草心,報得三春暉”。清明時節,除了天、地、神祗、祖宗的祭祀外,人們還紛紛走到先人們長眠的墳前,除雜草,培新土,燒紙錢,設供品,行祭儀,盡緬懷、悼念、感恩之情......就這樣,清明節自然地演繹成了我國人民傳統的祭祀的節日,成了最重要的祭天、祭地、祭祖、掃墓和傳承孝文化的時日。
清明節的傳統習俗
1、“燒包袱”
所謂“包袱”,就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“陰間”的郵包。在南紙店買來所謂“包袱皮”,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,燒香秉燭,行禮后在門外焚化。試想,現在的人們如能根據自身情況和時間安排,認同一些在家中祭奠的舊俗,可能就會大大緩解每年掃墓路上的擁堵,節約大量的社會資源。
2、寒食節
寒食節就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,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,久而久之,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?,F在,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,拜介子推的習俗,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。今天,在清明節風俗中,沿襲下來的似乎只有掃墓了,其實,清明節還有一些“老講究”呢。
3、戴柳
過去掃墓的一個重要環節便就是戴柳?!扒迕鞑淮髁?,死后變黃狗”。清明的柳文化,有插柳于墳的,也有折枝插在門前的,還有將柳條插在轎子或者兒童衣襟上的,因為柳樹有著強大的生命力。試想,今天掃墓的人們如果都有插柳種樹的習慣,年年清明,不知道要染綠多少荒山。
4、吟詩
曲水流觴曾就是上巳日的主要活動。觴就就是杯,讓杯子從水的上游順水漂流,流過賓客面前時,可取過一飲而盡,然后吟詩作賦。歷王羲之、謝安等人曾有一次的蘭亭修禊活動,《蘭亭集序》就就是王羲之為這次集會所作詩詞寫的序言。試想,每年清明,在民眾中特別就是青少年中開展相關文化活動,必然能使他們更加熱愛民族文化。
清明節的習俗就是豐富有趣的,除了講究禁火、掃墓,還有踏青、蕩秋千、蹴鞠、打馬球、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。相傳這就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,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,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,以鍛煉身體。因此,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,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,就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。
清明節的習俗和起源典故故事相關文章:
★ 清明節起源的故事
★ 清明節的來由